绵羊

那些晒过的ldquo神娃rdquo


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bdfby/yqyy/

来源:闲时花开(ID:xsha)

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时,带来家庭无数欢乐;当一个“神童”展示绝技时,带给家长无比骄傲;当一个熊孩从课堂回归时,伴随而来的是阵阵“凉凉”,无怪乎作者会写——

那些在朋友圈晒娃的爸妈,

后来都被啪啪打脸了吧……

文/刘娜

养娃的过程,是一个从山顶跌落山谷,然后又从山谷,艰难攀登的过程。

有些人永远停留在山谷,有些人缓慢抵达另一座山顶。

这截然不同的命运,藏着泾渭分明的父母……

我家儿子,出生于大年三十早上8点22分。

他从我的身体里剥落那一刻,浑身血污,满脸褶皱,拳头攥紧,大哭一声,惊得久未落雪的城市,洋洋洒洒地飘起了雪花。

那一刻,所有家人都热泪盈眶地断定:

娃长大后,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
你看看啊,他早不出生晚不出生,偏偏出生在阖家团圆、万分重要的大年三十;他生辰八字里,占了二和八,非常契合老话里“男占二五八,女占三六九”的好彩头;他出生那一刻,就连老天爷都飘起瑞雪,以示热烈欢迎和钦点嘉奖……

怀着如此美好的憧憬,在孩子取名这件事儿上,一家人就显得格外慎重:

我们的娃,可不是一般的娃,不能随便取个“石头”“钢蛋”“狗剩”这样的名字啊。

要取就取那种一鸣惊人的、过目不忘的、磅礴大气的、前程锦绣的。

为此,大过年的,爷爷和爸爸拎着礼物,拿着烟酒,跑到一个对易经颇有研究的老师那里。

老师询问完娃的生辰八字,又询问了我和娃他爸的,大手一挥,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生僻又难懂的字,画了张奇形怪状的图,惊呼道:“此子出生之时,文曲吉星高照,长大必是才子一个!”

爷爷和爸爸听罢,眉笑眼开,合不拢嘴,千恩万谢,转述给我时,那一个个的表情,用“眉飞色舞”来形容,一点都不为过。

娃也不负众望,从小就表现出“过人天赋”:他从会说话起,记忆力就特别好,见过的人,去过的地方,看过的卡片和文字,不用重复第二遍,他都记得清清的。

他超级爱表达,甚至到了语出惊人的地步,一两岁时就会模仿大人,说出“原来如此”“没必要”“还可以”这种高冷又有范的奇妙之词。

还有,娃在一岁抓周时,抓住一个书本不放,加上算命大师“文曲星”暗示,全家人都欣喜若狂,认定娃爱学习,特别喜欢给他买书:不管是谁,只要带孩子去书店和商场,都会给他买各种各样少儿相宜的读物。

然后,轮流上岗,不厌其烦地教他认字,为他朗读。

所以,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:娃2岁多还没上幼儿园,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。

大人们对着电视和手机看个不停时,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,安静地看绘本读故事,完全不受干扰,简直就像个天使小宝贝。

娃6岁还没上小学时,差不多已会自主阅读。

那时我还在报社上班,采访回来经常拿很多资料,随手扔在客厅卧室里,娃拿起来就奶声奶气地诵读:“南水北调工程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,分东、中、西三条线路……”

印象最深的,是一个周末的傍晚,我带着娃去门口广场玩。

广场上有个阅报栏,常有老人无所事事地站在那里,读报谈论国家大事。

我带娃途经此处时,娃只是抬眼看了一下,就开始他的表演:“《人民日报》,XXX(国家领导人名字)到XX省视察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牢记宗旨,勇挑重担……”

此言一出,语惊四座。

戴着老花镜的几个老人,纷纷转身,向我和娃投来注目礼:“这孩子,多大了?”

“什么?刚满5岁!哎呀呀,了不得,了不得啊!”

夏日的傍晚,美丽的晚霞,热闹的广场。

初为人母的我,抱着这样一个神奇的娃娃,在小区广场上接受众人充满羡慕和惊叹的赞美,那感觉怎是一个“好”字了得。

那感觉想要飞!

就仿佛,我怀里抱的,不是个5岁的孩子,而是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。

然而——

然而,娃上了小学后,一切都变了。

因为识字太早,我们也没有系统地教他拼音,他只认字,不读拼音,直到现在上了5年级,看拼音写词语这一项,还是逢考必错。

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扎牢,完全凭印象而不是偏旁笔画认字,所以很多形近字,娃经常念错写错,比如“延、诞、蜒;奄、掩、淹、俺;彦、颜、谚……”

因为太喜欢看书,不管是我的书、他爸的书、爷爷奶奶的书,娃抓起来都要看,上学路上看,吃饭时看,上厕所看,就连去饭店吃饭出门旅行,他都要带上一大摞书,结果成功地把眼睛看近视了。

仅仅这些,也就罢了。

更要命的是,自从上学后,娃身上“神娃”的那部分光环,开始渐渐隐退,“熊娃”的那部分特质,却欲盖弥彰。

他原来那么好的记忆力,但上学后,常常忘记老师的交代和嘱咐,甚至有时会记错作业,忘带书本,因此写过好几次检查;

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,犟起嘴来妙语连珠,小眼睛里能看到这世上最细微最深刻的变化,但你要让他正儿八经写篇作文,他就像把屎拉到裤子里一样坐卧不安;

他读题那么快,做题也极速,恰因太快太急,不够稳重,数学不是看错了数,就是把这道题的答案写到下道题上,甚至出现做几道空一道的奇妙景象……

特别是,当我在班级群里看到,别人家的娃,都像是被文曲星附体了一样,又是奥数第一名,又是作文发表了,又是英语竞赛得了奖,又是会弹钢琴会画国画,顺便还会围棋和跆拳道时,就感到老脸火辣辣地疼:

是谁,曾暗暗窃喜,认定自家娃是文曲星下凡?

是谁,曾壮志凌云,觉得自己娃将来长大了不是当个科学家、数学家、医学家,就是当个大作家?

又是谁,拼命摁也摁不住那翘起来的小尾巴,曾在朋友圈里秀一张又一张娃这样那样的照片,只为满足老母亲自己的虚荣和骄傲,明里暗里告知天下“看,我生的娃,点个赞吧”……

结果呢?

当现实伸出一双果断利索的小手,在我脸上毫不留情地啪啪打耳光,我才低下高昂的头颅,羞愧地承认:“醒醒吧,别再做望子成龙的黄粱美梦啦!”

也就是从那时起,我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:

为人父母,我们对孩子的预期,是随着孩子个头蹭蹭蹭地上涨,而不断嗖嗖嗖地往下降的。

这个认知,在我遇到一个在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后,又有了新的内涵——

我们这届家长,除了喜欢焦虑和比较,还有一个共性的特质,那就是一见面,说不到三句话,言必谈娃。

所以,去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午后,我去拜访一个老朋友。

我们原本在装模作样地讨论心理学,说不到三句,就谈起了娃。

她漫不经心地问:“你娃几年级啊?五年级啊,一切,都还好吧?”

我一看,这是想问我教育有没有困惑呀,那我还客气啥。

然后,我面具一摘,老脸一沉,就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了一个老母亲,从天上到地下的心理落差。

“你这算啥。”她优雅地喝了口咖啡后,淡淡地说,“我娃小学时,可是经常考第一名哦。”

然后,她放下咖啡杯,看了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,顿了一下强调道:“倒数第一名哦。”

她和丈夫,都是一小的学霸。

俩人还是高中同学,高考时分别以全校第二、第五的骄人成绩,考上了。

然后,俩人又携手读了硕博。

毕业后,一个到高校教书,一个去了科研单位。

这样的一对小镇做题专家,相亲相爱完美结合,在生下娃的那瞬间,不仅仅被为人父母的喜悦充满,而且被四面八方的蜜语灌晕:

“龙生龙,凤生凤,咱家孩子智商肯定行。”

“你瞧这孩子,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一看就是将帅之才。”

“父母都学习这么好,都这么优秀能干,这孩子将来必然是个小学霸。”

“你家娃将来读书,根本不用报补习班,父母就是最好的辅导老师啊……”

在亲朋们的祝福中,她和丈夫也开始飘起来,美滋滋地憧憬未来:“咱娃将来,肯定爱学习,懂礼貌,有抱负,好前途……”

然而。在幼儿园阶段,看起来还算乖巧可爱的她家娃,到了小学后,就像被羊群远远甩在身后的可怜小绵羊,根本就跟不上趟儿。

“孩子也学,每天回来,都乖乖去写作业,但就是成绩上不去。一二年级时,全班60多个人,50多个考90多分,她考70多分。三四年级时,全班50多个考80多分,咱娃考60多分。光荣垫底,从未意外。”

老师为孩子的成绩捉急,常发短信发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mianyanga.com/skxw/6400.html


当前时间: